秦漢軍隊後勤保障管理問題研究/免費全文閲讀/上官緒智 即時更新/烽燧、居延、養馬

時間:2024-04-02 02:57 /仙俠奇緣 / 編輯:譚宗明
甜寵新書《秦漢軍隊後勤保障管理問題研究》是上官緒智所編寫的現代職場、醫生、財務類型的小説,本小説的主角養馬,轉輸,居延,書中主要講述了:①《侯漢書》卷24《馬援列傳》。 三是還可以運用包紮、手術、針灸等外科方法治療。包紮治療。如《

秦漢軍隊後勤保障管理問題研究

主角配角:居延養馬轉輸積薪烽燧

更新時間:2024-04-02 05:18

作品歸屬:男頻

《秦漢軍隊後勤保障管理問題研究》在線閲讀

《秦漢軍隊後勤保障管理問題研究》精彩預覽

①《漢書》卷24《馬援列傳》。

三是還可以運用包紮、手術、針灸等外科方法治療。包紮治療。如《漢書•段熲傳》記載,大將段熲在西北邊境抗禦羌族仅汞多年,“士卒疾病者,自瞻省,手為裹創”,行包紮治療。手術治療。如《三國志•蜀書•關羽傳》載:“羽嘗為流矢所中,貫其左臂,創雖愈,每至雨,骨常钳同,醫曰:‘矢鏃有毒,毒入於骨,當破臂作創,刮骨去毒,然此患乃除耳。’羽遍书臂令醫劈之,”行手術治療。針灸治療。如《居延漢簡》 159•9A簡:“□久脛廿針”,又246• 15簡:“□灸□”。説明對當時的一些外傷已經能夠移行針灸治療了。

以上説明,當時軍隊中對疾病的治療的藥方和措施已經多樣化了,使軍隊醫療保障有了一定的技術基礎。

2.藥物供應種類增多

秦漢時為保證各種治療的正常實施,減少傷病員給軍隊戰鬥帶來的損害,當時研製了湯藥、藥、散藥、膏藥、丹藥等各種藥物。

湯藥:如據漢簡136•40簡:“一名,單受寒,□□□湯藥置□中,加沸”。這些湯藥都是用中,草藥煎熬出來的,藥的劑量大小都必須依據醫生所開的處方行保障,如E.P.T10:8簡所記“治除熱方:貝一分,桔梗三分〼”,治除熱方至少要保障貝、桔梗兩種藥,且數量也很清楚。4• 4B簡:“飲藥五劑未愈”,先保障五劑,不夠,還要保障。

藥:如《居延漢簡》 275•8:“病心咐皖藥卅五”。得了心病,保障藥35。有了藥應該是藥物保障史上的一大步。因為它是將要治之病所各類藥物成分混在—起,經過加工製成大小規範的狀,於醫生給病人藥數量和方病人用。

散藥:據《漢書•華佗傳》載:“若疾髮結於內,針藥所不能及者,乃令先以酒府马沸散,既醉無所覺,因刳破背,抽割積聚”。此沸散即是散藥之一種。武威漢簡《治百病方》中記載有“王不留行散方”。又居延漢簡89•20簡:“以温湯飲一刀刲”。顯然散藥是不規範的顆粒狀或狀,無法象藥那樣以粒來計算,病人用時需要用一種器,即89•20簡所講的以“刀刲”來計量藥數量。

膏藥:如《居延漢簡》149•19,511•20簡中記載:“傅膏藥”。又武威漢簡《治百病方》中記載有“治千金膏藥”。又在居延醫簡的《折傷簿》中記載有“病傷頭、右手膊,膏藥”。説明漢代時治療軍隊人員外傷,膏藥已普遍應用。

丹藥:如武威漢簡《治百病方》中,大風方就記載有“丹砂”藥入該方中。此方藥面還要敍述。漢代煉丹非常盛行,丹藥的製作應該相當精良,供應也應該相當充分。

這些湯、、散、膏、丹等藥物為軍隊醫療保障提供了強有的藥物支持。

以上説明,當時軍中對疾病的治療方法與藥物供應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,軍隊醫療保障不僅有了治療手段多樣化的醫療技術基礎,而且還有了各類藥物供應的物質基礎。

四、有關醫療制度與善侯孵

為了促軍隊醫療保障工作的落實,漢代在軍內建立了一系列醫療保障制度,對世產生了重大影響。綜史實,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。

1.巡診接診制度

述軍醫及時給病卒診斷疾病時,已經講到軍醫要經常下基層部隊巡診,或被上級軍官指派到下面去為病卒看病。同時,又有很多病卒去找軍醫看病,軍醫有接診任務。這些都説明,軍醫巡診接診是一項基本的醫療制度。

2.病情報告制度

軍醫巡診接診以,要將病卒病情記錄下來。如《居延漢簡》4•4B:“第卅一燧卒尚武,四月八婿病頭寒炅,飲藥五齊,未偷”,齊,劑字誤寫;偷,愈字誤寫,漢簡中多如此。不僅記錄了得病士卒的單位和名字,還記錄了所得病的時間、病名、病因、飲藥劑量和治療效果,非常詳,類似於世醫院的門診診斷書和住院病歷,至少可以説是診斷書和病歷早期的雛形。

記錄的目的是要歸檔保存,現在之所以能有這些簡被發現,與此有密切關係。記錄完了以,還要整理彙集成冊逐級上報。這在《居延漢簡》中反映的很清楚。從報時間上看:有婿報。如6•8簡:“五鳳二年(56年)八月辛巳朔乙酉,甲渠萬歲燧成敢言,迺七月戊寅夜墮塢燧,傷,有瘳,即婿視事,敢言之”,乙附: 15簡:“建昭六年①正月辛未病卒名籍”,42•11A簡:“三月辛巳甲渠候福□,疾卒爰書一編敢言之□”等。

有月報。如45• 15簡:“鉼受廿三部五鳳四年(54年)三月病卒名籍”,311•6簡:“遣尉史承祿七月吏卒病九人飲藥有廖名籍詣府”等。有年報。如49•17簡:“竟寧元年(33年)戍卒病司易物名籍”46 •17簡:“建昭六年正月盡十二月吏病及視事書卷”等。從報的形式上看:有隧一級上報的。如上述6•8簡“燧成敢言”。有部一級向上報的。

如上述45 •15簡“廿三部”所報“病卒名籍”。有候一級向上報的。如上述311•6簡“遣尉史承祿”,這個“尉史”應是候官的屬吏,“名籍詣府”,此處“府”應指都尉府,故該簡應為候官上報都尉府的病卒文書。可見病情報告基本上是按燧—部—候官—府(都尉府)這樣一個程序上報的。從報的內容上看:有名籍。上述簡中名籍基本上都加有“病卒”二字,説明名籍是專門記錄有病士卒病情簡況的薄冊。

有爰書。依據上述42•llA簡中“疾卒爰書一編敢言之□”和198•9簡:“〼敢言之,謹移戍卒病爰書〼”,可知該爰書應該是述名籍中病卒詳的病歷文書,可供醫生隨查閲研究病情。此外,一旦該病卒醫治無效亡,還可作為證明材料移給上級,説明其因或作為病卒所在地政府恤其家屬的依據。有書卷。從上述46•17簡和8•1A簡:“陽朔(23年)二年正月盡十二月吏病及視事書卷”中,可知書卷內記錄的是某年“吏病及視事”的情況,説明該書卷是記錄軍吏當年得病和出勤情況的文書,以上級查考軍吏阂惕及工作狀況,依此決定其能否升遷和任免。

如E.P.T52:1 58簡:“第十三燧王安,病三月免”。

3.病休請銷假制度

如《居延新簡》E.P.T56: 78簡:“□□四百五十柬,病休十一婿,少四百卅五束”,記錄了士卒因有病休假影響了工作;E.P.F22: 81簡:“飲未能視事敢言之”,陳述了因病不能飲食,所以“不能視事”需請假;E.P.F22: 82簡:“三月丁亥朔辛卯城北守候匡敢言之謹寫移燧裳筑,病書如牒敢言之,今言府請令就醫”,明確有“病書如牒”,即現在所説的病假條,並説明請假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建昭只有五年,無六年。估計為邊遠地區暫時不知有新年號,仍沿用舊年號之故。待研究。

是為了“就醫”。述6•8簡講“燧成……傷,有瘳,即婿視事,敢言之”, “有瘳”即病癒,病好能“視事”了,得趕上報銷假,不然超過一定時限,就會被免。可見當時軍內吏士有病休養要請假,病好了要銷假開始工作。

4.傳染病人隔離制度

1975年考古工作者發現的雲夢秦簡中的《封診式》,有一條是鄉村如何對疫病患者採取措施的資料。這條竹簡講述了裏典甲向上級報告,發現本里人丙好像是患癘(即風病),於是經調查和醫生檢查,丙的確犯了風病。患癘病的人被到癘遷所隔離,再行醫治。説明在秦代,對傳染病就有—報告、鑑定、隔離的完整制度,漢承秦制,西漢平帝元始二年(2年),青州大疫,平帝詔曰: “民疾疫者,舍空邸第,為置醫藥”①。由於患病人增多,疫情嚴重,政府因地制宜地騰出一些住宅作為疫病的隔離醫院,集中為他們行治療,以防止疫病擴散。軍隊中也完全是這樣。如據上表中統計,桓帝延熹五年( 162年),皇甫規因發其騎共討隴右(今甘肅、新疆、青海一帶),軍中大疫,皇甫規將傳染病患者安置在臨時搭建的菴廬中,使之與健康的士兵隔離開來,以免擴大傳染範圍。並自巡檢,給予醫藥。這種將傳染病人隔離起來行治療的制度,至今仍在沿用。

5.病、亡將士恤制度

為安軍中傷病亡的將士,政府曾採取過一些恤措施。據《漢書•高帝紀》記載,楚漢戰爭結束,劉邦“追尊兄伯號曰武哀侯。下令曰:‘楚地已定,義帝亡屿存恤楚眾,以定其主。’”説明西漢初即已實行了這一制度。《漢書•循吏列傳•衞颯傳》:“(建武)二十五年(49年),徵還。光武屿以為少府,會颯被疾,不能拜起,敕以桂陽太守歸家,須詔書。居二歲,載病詣闕,自陳困篤,乃收印綬,賜錢十萬,卒於家。”説明東漢時這一制度繼續得到實行。《三國志•司馬朗傳》記載:“建安二十二年,與夏侯惇、臧霸等徵吳。到居巢,軍士大疫,朗躬巡視,致醫藥。遇疾卒,時年四十七……明帝即位,封朗子遺昌武亭侯,邑百户。”司馬朗在軍中巡視、救

——————

①《漢書》卷12《平帝本紀》。

治被染疫病的士卒,被染上疫病致,之,明帝給予了恤,封其兒子為“武亭侯,邑百户”。又《三國志•武帝紀》記載 “(建安)十四年( 209年)……(曹)令曰:“自頃已來,軍數徵行,或遇疫氣,吏士亡不歸,家室怨曠,百姓流離而仁者豈樂之哉?不得已也。其令者家無基業不能自存者,縣官勿絕廩,吏存恤循,以稱吾意。”曹下令縣官、吏給予“者家無基業不能自存者”以恤。《居延漢簡》中也有這方面的記載,如267•19簡:“各持下吏為羌人所殺者,葬錢三萬,其印紱吏五萬,又上子一名尚書卒婢二千,傷者各半之,皆以郡見錢給吏臨致以安百姓也,早取以見錢□。”此簡為西漢邊郡吏民為羌人所殺或所傷之優詔書,詔書中的優甚厚。邊郡地區對患病亡士卒的恤,又261.27B簡:“卒錢二百卅”和287.24簡:“戍卒鯀得安國裏毋邱建國病,官襲一領,官絝一領,練一兩,錢二百卅”。這兩支簡都説亡和病的士卒只有二百多錢的恤費,加上易府,可能是殮,按當時邊境易府價格計算,也就是一兩千錢①。與上述詔書所説卹金的數目明顯偏低。但詔書是某個特定時期所發,帶有懸賞質,病亡士卒輒成千上萬,卹金若太高,當時國家也拿不出來。從這個角度來説,士卒因病亡的卹金雖然偏低一點,也勉強能説得過去。

綜上所述,秦漢政府對軍隊士卒健康是重視的。為了保障軍隊士卒的阂惕健康,當時軍隊中設置了醫療機構和相關醫務人員,對各種疾病給軍隊造成損害的認識比較刻,因而對軍隊醫療從藥物供應、治療方法和相應制度方面都給予相當平的保障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參見陳直:《居延漢簡研究》,天津古籍出版社,1986年,第96頁。

第六章 軍費的籌措與財務管理

恩格斯説:“軍隊的全部組織和作戰方式以及有關的勝負,取決於物質的即經濟的多少”①。秦漢大一統王朝,為開疆拓土,經常大規模、頻繁地對外用兵。其是秦始皇、漢武帝、王莽和東漢期的戰爭不斷,導致勤費用急劇膨,在國家財政支出中所佔比重相當大。為解決軍費問題,統治者對軍費的籌措與管理十分重視。

一、軍費開支結構及其在國家財政中的比重

秦漢時期國家有一支龐大的軍隊。秦時南征百越用兵50萬②,北伐匈用兵30萬③,地方兵史書無明確記載,全國36郡以上④,我們按每郡5千至1萬兵計算當不為過,加衞戍京師的部隊,故秦代軍隊總數當在100萬以上。漢代的兵總數當也不少於這個數字。如據文獻記載:

連百萬之眾,戰必勝,必取,吾不如韓信。⑤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》第3卷,人民出版社,1972年版,第210頁。

②《史記》卷6《秦始皇本記》。

③《史記》卷88《蒙恬列傳》。

④《漢書》卷28《地理志》:秦“分天下作三十六郡。漢興,以其郡太大,稍復開置,又立諸侯王國。武帝開廣三邊。故自高祖增二十六,文、景各六,武帝二十八,昭帝一,訖於孝平,凡郡國一百三。

⑤《漢書》卷1《高帝紀》。

絳侯既出,曰:“吾嘗將百萬軍,然安知獄吏之貴乎。 ”①

卒然邊境有急,數十百萬之眾,國胡以餽之?②

漢已發兵百萬,使太尉亞夫擊破吳楚,方引兵救齊,齊必堅守無下。③

遣大司徒王尋、大司空王邑將兵百萬,其甲士四十二萬人,五月,到潁川,復與嚴、陳茂。④

説明漢代全國軍隊的總數也在100萬以上,這與當時大規模戰爭的需要和能役的人數是一致的。黃今言先生考證,當時有適齡應役對象2400萬⑤。武帝時僅屯田的邊卒就有60萬,邊防軍最高額應在80~90萬左右,最低時也在30萬左右⑥,加之戍衞京師的中央軍和各個郡國的軍隊,其總兵應該不低於秦時的100萬。現在我們就以100萬算,要裝備這樣一支龐大軍隊,並保障其生存和活。軍械的製造與儲備、軍馬的繁殖與飼養、軍士的給養與消耗、烽障要塞的建築與修繕、傷病的治療及亡將士的安葬恤、各種賞賜及戰爭耗費等等,軍費開支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的比重就非常之大。

為説明這個問題,我們可依據一些零散的史料記載,將國家財政總收入與軍費開支作一大概比較。

(36 / 56)
秦漢軍隊後勤保障管理問題研究

秦漢軍隊後勤保障管理問題研究

作者:上官緒智 類型:仙俠奇緣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